自由時報 記者蔡宗勳
2025年04月23日(三) 下午13:49
嘉義縣是國內主要硬質玉米產區,2024年2期種植面積達6355公頃,雖因去年颱風頻頻,約晚2個月才能翻耕播種,但受惠冬、春雨比往年來得多,產量平均增加約1-2成,農友慶豐收,笑稱「賭對了」,去年因無法如期播種,農業部已同意提供休耕補助,但絕大多數農友仍選擇種硬質玉米,結果收益比往年來得好。
縣府統計,嘉義縣硬質玉米種植面積約6355公頃,面積前三大鄉鎮依序為義竹鄉2850公頃、六腳鄉1027公頃與東石鄉915公頃,原本大約9月間播種,去年因颱風加上連續大雨,無法如期進行翻耕播種,大多延至11月、甚至到12月才播種,加上種植後低溫天氣比率高,致收成也延後,目前全縣平均收成6-7成,水上與中埔鄉只有約2成。
義竹鄉農會總幹事翁育彬指出,去年玉米種植雖然比較晚,但去年冬天、今年春天陸續下雨,在雨水滋潤下,今年的收穫量比往年來得好,以目前採收約6成來看,每分地平均產量大約700公斤,產量增加約1-2成。
黃姓農友表示,去年硬質玉米播種期因雨延宕,農業部雖專案同意提供休耕補助,但每公頃4.5萬元,扣除翻耕等成本,太約只剩3.4萬元,而農糧署「綠色環境給付計畫」的轉作休耕獎勵金,屬「契作戰略作物」的硬質玉米每公頃補助6萬元,遠高於3.4萬元,因而絕大多數農友決定「賭一把」,在農田可以播種時選擇繼續種硬質玉米、放棄申報休耕,現在大豐收,看來當時的決定是對的。
資料來源:自由時報
https://search.app/DshNcUbXJCXYvsYS9
發布單位:財團法人台灣雜糧發展基金會